当前位置:资讯中心>中医康养

中医传承万里行 老马伏骥再奋蹄 ——马全增、魏祥武的中医情怀

发布时间:2024-06-11 11:56:49 作者:彭静

A.jpg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它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十大名医那些以卓越医术和杰出贡献而被流传千古的医学大家。他们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耀眼明星,其医术高超,智慧卓越,为医学领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名医的事迹和治疗方法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讲述的是十大名医之一“清代叶天士”传人的感人故事。

1949年春夏交季,魏祥武出生在密云县石匣古镇的一个回族家庭。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部分小学时光。1958年为修水库全家搬到密云县城。中学后又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落户在密云附近的农村。当时农村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医疗水平落后,求医问药都很困难,魏祥武祖母的娘家姓马,每当家里人有疑难杂症束手无策时,就会去请祖母的远房亲戚给家人看病治疗。少年的他对服几碗黑乎乎的药汁、扎几根细细的银针就能立起沉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围着远房亲戚问东问西。当时的他还不知道的是这位马家亲戚正是叶天士第六代传人——马德启。一来二去,二人逐渐熟络起来,一次在父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实能解人倒悬”的鼓励下,魏祥武萌生了想做一名医生的念头,几次徘徊之后终于鼓足勇气对那位亲戚说:“我想跟您学医,您可以教我吗?”于是,马家亲戚送给了他一本《针灸学》和亲手抄写的《药性赋》,就这样他有了自己医学道路的启蒙老师。后来村里选拔魏祥武为村医,一边在北大医院培训一边在马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叶天士医术医理,他前后在农村做了五年的乡村医生,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

相对与魏祥武的医学之路而言,马全增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郎朗书声中成长起来的。小时候的马全增聪明伶俐,家人对他寄予厚望,特作为叶天士的第七代传人进行培养,马全增遵照祖训,从小就背诵叶天士系列秘方,并熟读《马氏江南杂记》,且对书中葛洪、李时珍流传下来的民间小验方也都一一死记硬背了下来,均烂熟于心。师兄弟二人见面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当魏祥武成长为一名村医工作在密云时,马全增作为一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插队在顺义,兄弟俩见面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一个星期六下午马全增又来找师兄了,医务室里就师兄一个人,两人正说着话的时候,村民们送来了一个急性腹痛的病人,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机,病人痛的浑身是汗,而且体温也很高,魏祥武医生诊断出是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可当时已是傍晚而且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办法转诊,在这危机的时刻,魏祥武医生想起了师父传授的“叶天士针法”,兄弟俩当机立断为病人进行了针灸治疗,半小时后,病人的病情逐步稳定下来,他们长吁了一口气。通过这件事师兄弟对“名医叶天士”的医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学习、继承的决心。

时光荏苒,魏祥武结束了五年农村医生的生涯,先后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和天津中医学院研究生,成为我国第一届针灸学硕士,源于对针灸的痴迷,在求学期间他还发现整理已近失传的针灸技法“子午流注养子时刻注穴法”。毕业后,他先后就职于北大医院肿瘤研究所和中日友好医院康复部,承担肿瘤研究和康复部的针灸治疗工作,治疗病患的同时兼带着外教学员。忙碌的工作之余,还和师弟继续着“叶天士”医方的整理与运用。1995年以后,他在国外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近20多年。

从懵懵懂懂到一知半解、从准确复述到灵活运用,马全增大半辈子都在做着叶天士秘方的抢救性整理工作。作为一名民间中医,他在运用“叶天士”医方治病救人的过程,付出了作为一位医者的全部心血,为了能准确把握药材的剂量,他不惜亲身为病人试药,长期以往给马全增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治疗的过程中结合现代人的体质,对叶天士系列秘方进行了改良,形成了叶天士新经方。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马全增先生就创办了多家中医药产业,让“叶天士”医方照拂现代人。特别是运用叶天士秘方生产的治疗男性、女性不孕不育的处方药品及天下无瘫中医治疗技术,在20多年的临床运用中受得了医生和患者的一直好评。

20多年过去了。这时候的魏祥武、马全增已经年过花甲,作为叶天士第七代传人,对“叶天士”医方和针灸治疗技术的整理创新已经逐步完善。魏祥武教授基于对师弟的挂念、对祖国中医文化的热爱、更基于将自己对中医药多年的经验回报祖国回报人民执念,他毅然决然的回到了祖国。跨世纪的相见让两位老人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叶天士”的中医理论、“叶天士”的中医内、外治技术面向全国所有中医爱好者以中医师承的形式进行传承。B.jpg

今天,在北京房山天开寺龙门生态园“叶天士”中医诊所里,每天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有来求医的患者、有来学习的医生、更有想要拜师学医同行。在这里,每个人深刻的感受了“叶天士”医术的奇妙,同时对叶天士以其“立德、立功、立言”的为医境界有了深刻的感悟。

在整个中国医学史叶天士都是一位具有巨大贡献的伟大医家后人称其为“仲景、元化一流人也”。为了精进自己的医术,不拘泥于一家一派医学技术,而是汇百家之长进行融会贯通,他的一生是治病救人的一生、是拜师求教的一生。在他的思想中没有为自己著书立撰、广收门生的概念,他为医却不喜欢以医自名,临终前他对儿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魏祥武、马全增师兄弟二人有着共同的师父,却有着不一样的医学经历,他们兼容并蓄、博才众长将大半生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疾病特点以及中西方的中医治疗技术,所总结的医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广大中医爱好者。叶天士生平虽无亲笔著述,但其临证医案,辞简理明、“无一字虚伪,乃能徵信于后人。”在医学教育方面,叶天士培育成不少能济世活人的名医,他的诸多反映其独到经验和深邃医理的名言,对后学仍有很大的启迪意义他的学说,在二百多年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医学流派——“叶派”,在近代医学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彩。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魏祥武、马全增两位老先生向世人所呈现或传授的医学理论,可能只是“叶派”精髓的一个部分或者分枝,就像叶天士的学术不能完整地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但却广泛地流传在人间一样,他们愿意以老中医人的身份传承保护和发扬中医文化,让中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后人感知中医的光辉魅力不仅是源于它神奇的疗效,更来源于历代中医大家们的光辉医德。

国育康中医师承教育企宣部

              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