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铸就的金色勋章——纪念我的父亲王邦军
发布时间:2025-08-26 17:36:26 作者:鱼水情拥军爱警
编者按: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篇文章讲述了革命英雄王邦军的英勇事迹,重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王邦军同志18岁参军,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三次立功并负伤致残。抗美援朝归国后转业,在公安机关工作至离休。王邦军同志在艰苦抗战中奋勇拼搏,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谨以此文致敬王邦军等老兵,他们的信仰之光穿越时空,照见民族脊梁,烛照前行之路。
“九、三”大阅兵前夕,老干部处的领导送来了父亲的最后一枚勋章,这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给抗战老兵的纪念章,成为父亲革命生涯的最后注脚,熠熠生辉的勋章映照出忠诚和信仰的光芒。
父亲王邦军1927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投身革命洪流。人还没有枪高的时候就跑去当兵未能如愿,1945年,18岁的他终于加入新四军,从此将生命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如皋城下,他与日伪军浴血奋战四个昼夜;苏中战役,他在宣家堡、杨华桥、李堡、丁堰、海安等战斗中冲锋陷阵。海安战斗中,他扛着云梯冲向城墙时身负重伤,昏迷一天一夜。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他始终不忘初心,在战场上不怕牺牲、冲锋陷阵,曾孤身一人俘获三名敌军。十年征战出生入死仍然身残志坚,三次立功却从未向家人说起。面对一次次生死考验,他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仰。
父亲对党的忠诚融入血脉。1946年,参军仅八个月的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八十载春秋不改初心。即使在胶东老乡家养伤,他也坚持刻苦学习;在和平建设的岁月里,他也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去年“七一”,已年近百岁的父亲用红笔写下纪念党的生日的红色日记,并缴纳一万元特殊党费,表达自己对党的忠诚和信仰。这份跨越世纪的忠诚令人动容,采访过他的淮海战役纪念馆魏天梅老师评价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父亲义无反顾跨过鸭绿江,任坦克二师炮团指导员。在西海岸、武圣山(上甘岭)等战役中,他亲眼目睹战友牺牲,经历自己的坑道口被炸,路遇敌机轰炸扫射等险情,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七十年后,他仍能清晰地写出那些牺牲战友的名字——那些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异国他乡,却永远活在了父亲的信仰中。
战争结束后,走下战场的父亲转身投入公安战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人民警察。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秉公执法,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奔波于案发现场,用绝不放过一个坏人的执着守护人民安全。我永远记得那个画面:多日未归的父亲推着自行车押解案犯从乡下走回县城,裤腿和鞋子沾满泥泞,眼神却坚定如炬。在信访和落实政策工作岗位上的父亲,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甄别、平反冤假错案,维护公平正义。
父亲一生正直善良,刚正不阿,淡泊名利,光明磊落,从不对组织上提个人要求。他清廉自守,生活简朴,经常告诫我们:“只要干部不变质不腐败,我们的党就永远不会失败。”要求我们管好自己,教育好子女,在他身上始终保持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清风正气。离休后他念念不忘当年人民群众和解放军一家人、一条心的军民鱼水情,多次为灾区群众捐款,还将自己珍藏的荣誉纪念章捐赠给市公安局公安历史展览馆。他说这些荣誉不属于个人,而属于整个公安队伍。
父亲留下的三十七本日记,字里行间闪耀着信仰的光芒,记录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和一级金盾荣誉章——每一枚勋章背后,都是父亲用信仰书写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父亲走了,但他对党的坚定信仰、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国家的绝对忠诚,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将继承父亲的遗志,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精神发光发热。
从父亲身上我感受到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生的坚守。父亲的信仰是枪林弹雨里的冲锋在前、不怕牺牲;是根植于心、矢志不渝的对党忠诚;是和群众血脉相连的鱼水之情;是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两袖清风。父亲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这座用信仰铸就的英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指引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