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中心>红色文化

谁在邠县救了刘志丹?

发布时间:2023-09-02 07:58:26 作者:新鱼水情

整理:乔永恒 冯曙平  口述:郝新东 赵翠珍

   1693611670901

 刘志丹

我们了解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线索,于是,怀着期待和好奇,今天去拜访了故事主人公的家人。我们驱车自西向东,穿过繁华的彬州城,爬上一个小坡,就来到了我们要采访的主家——彬州市东关村村民郝新东家。将车停在不远处庙前,我们漫步沿着小路前行,远远便看见一座简单古朴的门楼,一棵粗壮的百年国槐从院内屋舍之间挺了出来,高大茂密,叶子翠绿,枝桠交错,远远望去,巨大的树冠像一片绿色的蘑菇云。路边沟壑里的枯树像一个个升腾的虬龙,山上碉堡和城墙掩映在绿色的草间,依然透着历史的印记,似乎影影绰绰能看到当年革命战斗的场面。进入门楼,整个院子干净整洁,四孔窑洞除了外墙、门窗依然保留原来的样貌。郝新东、赵翠珍老两口热情地招呼我们到窑洞里坐。郝新东老人从柜子里慢慢拿出一个小笔记本,开始回忆父亲郝景堂当年救刘志丹等三名革命将领的事迹。他们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父母的生平。父亲郝景堂出生于1893年7月6日,病逝于1980年9月16日,享年84岁。出身农民,身强力大,胆量过人,耿直慎言,平时在家干农活,有时出门到塬上种地或做一些箍窑洞的泥水活。母亲宋冰花出生于1905年8月9日,卒于1989年2月8日,享年84岁。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干练利落,聪慧善断,一边在家帮助父亲操持家务,一边照看子女。

1693611835865

郝景堂 

 1693611841959

宋冰花

据父亲回忆,我家与山上的村民居住距离较远,可以说是独居户。窑洞周围都是父亲干活赚来的钱购置的土地。塬面也有。窑洞北边是一座庙,庙里驻扎着国民党甘肃保卫团(当时简称甘保团),当时大家叫营盘。营盘规模较大,灶房、住宿、仓库、厕所等一应俱全,还有供甘保团日常训练集合的场地。长期以来,这座庙一直驻扎有国民党部队。这座庙以供奉九天圣母而得名。九天圣母,乃上古女神,在天称玄妙玉女,在地称太一元君。一说为黄帝之师,线香业祖师,执掌天机、兵法,造化生育,专扶应命英雄,授以天书兵法的上界女神。因此,成为兵家驻扎地所在。

东关村九天圣母庙(2011年重修)

1931年,甘保团从邠县县城转来一名“重犯”,被关在北边两孔窑洞上的高窑内,窑口、院子、大门都设有岗哨,严加把守,任何人不得接触。说着,老人来到院中给我们指依稀可见的高窑,窑中暗设一个拐窑,里面有炕。虽已封堵,但窑洞的拱线还十分清楚,院子曾有拾级而上的土台阶。

1693612141276

刘志丹关押处

起初,父亲不清楚“重犯”是何人,他判断一定红军的将领,后来知道是刘志丹。甘保团的将领就住在我家窑洞。甘保团不给刘志丹吃喝,目的就是将他饿死。心地善良的父亲明白刘志丹当时的处境,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父亲经常有意识无意识与甘保团的人接触,说话,做事。经过一段时间,父亲与岗哨和甘保团熟悉了,也掌握了他们挨岗的时间规律。父亲、母亲利用晚上岗哨换岗或半夜乏困的时机,经常悄悄给刘志丹送馍送水,不让其挨饿。很快,有一个念头在父亲脑海产生,无论付出再大,他也决定营救刘志丹。顺着家门口往山里走,不远处沟湾有一眼泉水,水源充足,至今不竭。父亲利用到泉子挑水的来回路途,勘察路线,虽说这里他已熟悉到闭上眼睛都能走路,但他不敢掉以轻心,他要找到一条万无一失的营救路线。父亲明白,这里国民党队伍实力强大,且有岗哨携枪把守,要想营救一个活生生的人谈何容易,这无疑是难于登天。为了确保营救成功,父亲经常借晚上上厕所或者干农活的时机,一次次勘察地形,模拟营救方式。有时母亲也参与其中,时间一长,警卫人员也觉得父母亲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父母的活动也没有引起警卫的怀疑,加之父母亲谨小慎微,一切相安无事。父亲经常在离家不远的泾河边种地、割柴,哪里水深哪里水浅,他都进行了试探,并做好标记,以便识别过河。一个晚上,趁岗哨睡着之后,父亲带着母亲事先准备好的衣服和鞋,还有母亲灌的泉水和做的干粮,在母亲的协助下,父亲置身一人悄悄潜入高窑中,给刘志丹换上自己衣服和鞋,将刘志丹衣服包好带上,顺着凸台下来,将刘志丹藏在北边窑洞不远土岩下面,刚好能容一人爬进,岩口有杂草,还有土堆和柴草堆的掩护,谁也没有注意到。第二天,当岗哨发现刘志丹不见时,甘保团的人到处搜寻,并问询父母刘志丹的去向,父母亲平静回答不知道。甘保团让父亲一起跟他们寻找,找了一天也没有找到,刘志丹换下的衣服也被聪慧的母亲塞进炕门烧掉了。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第二天,甘保团把搜寻的目标向外扩散时,父亲趁着空虚,凭着胆大和心细,按照提前勘探好的路线,绕过甘保团队伍,摸黑顺沟来到泾河边,父亲将刘志丹从标记的浅水区背过泾河。并对刘志丹说:“不要紧了,一过泾河,就是香庙、龙高红区了。”为了刘志丹的安全,父亲不敢懈怠,一路未停歇,天亮前将刘志丹送至香庙奇阜岭一带。刘志丹去寻找红军部队了。父亲随即投靠了亲戚,呆了很长时间。甘保团问母亲,父亲人在哪里?干什么去了?母亲平静地说到塬上种地去了。甘保团的人没有证据,也不相信父亲有胆量营救刘志丹,父亲好长时间也不敢回家。

后来,刘志丹的后人先后几次到我家来核实此事,并表达谢意。

刘志丹后人实地核实父亲胆量过人,且谨小慎微,怕自己救人的事情影响家庭,牵连子女,一向对事情的详情讳莫如深,即使是对子女也是一样。父亲甚至在临终前,还对子女一再叮咛不向外人提这件事。关于另外两个人的营救情况,我们只知其事,不详过程。父亲救人的感人事迹,连同他本人一样,湮没在彬州这块热土里。父亲的守口如瓶,给家庭及子女没有带来任何影响,一切平静如水,毫无涟漪。父亲的家园依在,历史的印记永存,红色的故事必然传唱,彬州的热土将铭记于您。

1693612495861

左起:冯曙平   赵翠珍   郝新东   乔永恒